第5章 相处就像一颗糖 (其一)
第5章 相处就像一颗糖 (其一)
白天在学校的时候,组里四个人也是有了些细微的改变。
没营养话是不可能不说的,长日漫漫如果连大课间都不互相打屁的话,初三教室的氛围是令人窒息的。但是文岂上课确实不睡觉了,甚至连午休也彻底戒除了。数学课的授课内容,无论它有多么简单,文岂总会像模像样地仔细听讲,上课积极回答,课后认真练习。甚至连邓云客这个逼也不再沉迷网络,只会等到晚上放学才偷偷溜到大葛办公室看网文了。
葛霞也在开学一月,第一次月考之后改变了全班数学统一教育的策略。每周末一次,忘了是周六还是周日的下午,文化宫预科班的老教室,“尖子生数学拔高班”与全班前四十不见不散。老规矩,还是“尊重个人意愿”,前四十名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与否,只不过后四十名的各位似乎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文岂才知道,原来拔高班的习题全都是中考数学压轴题,难怪有不少题连自己都要伤脑筋。
所以这个“拔高班”是完全针对数学基础题型正确率已经相当令人满意的绩优生的。套用大葛的原话,中招数学题分数分布是“6、3、1”,也即满分的60%是认真学习人人都可以拿到的送分题;30%是需要动一动脑子,但是只要上课好好听讲,下课多加练习大部分人也可以拿到的拔高题;而最后的10%——则是最具有区分度的所谓“超纲题”,就是那种邓云客需要演算一整块黑板的中招压轴题。
描述初三学生成绩有句个成语,叫作“天上地下”。
初三的学生,因为已经来到了人生前路的最重要分叉口,有志于继续学业的学生,勤勉有加,前四十之间分数其实差距都不是很大——这一拨学生,便是老师和家长们口中的“天上”。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或是另有出路,或是真的调皮不好学,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往往拿到每科及格分都是难事,其间尤甚者,每次考试总成绩可能都达不到一百分。
诚然,像是文岂邓云客这般只需要解决压轴题,只可能在超纲题失分的学生为数不多,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三中每年一高正取生,乃至于是清北班的有力人选。因此,大葛们举办类似拔高班,真的是无奈之举,也就根本不会通知后四十名。
奇怪的是,文岂小组的四个人居然重聚在了“数学拔高班”里。最奇怪的就要数文岂和邓云客的参与了。
当时似乎是文岂偷偷附耳问邓云客要不要去参加数学拔高班,的授课活动——反正据说这个拔高班的资料,会是为班里前四十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满分冲刺习题,班里除了二人,怕是也没有太多人能把那些大题解出?葛霞点名二人黑板讲题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邓云客的回答似乎是,“反正周末在家也没电脑玩,去看看喽”,于是文岂就回家向母上大人申请了档期。
所以每周七天,除了周末某天可以完全待在家里之外,文岂的每一个傍晚都会在路上。不同的是工作日的五天,这个回家之路短到,只是在校门口和邓云客笑骂着挥别,然后不到十分钟便和木玄聊着天出现在了家楼下的诊所门口。
“木头,明天早上一起上学啊~”
“不啦不啦,我可没法六点起床……”
于是木玄转身向着反方向走去,走向斜对面那栋单元楼,就像是数分钟之前文岂眼看着校门口的邓云客向着相反方向的家走去。同样的别离就在眼前,同样的夕阳还在天边,大家都还习惯性地相信明天就会再见。
所以小时候的离愁,不过就是孩子们日日抬眉即可触目娇惯出来的,在某一个长一点的假期,寒假或者暑假,分别时对于第二天不能在熟悉的场所腻味在一起的淡淡忧伤,以及期望。
周末那次数学补习班却不同。对了,补习班应该是在周日下午。
木玄家在很远很远的郊区似乎前一年新买了一所大房子,他每周末会去那里住一夜。近乎是每周一次的度假,令人艳羡。
邓云客的老妈担心他在路上又被某个野鸡网吧勾引了去,所以总会提前等在文化宫的门口,一放学就带着后座像个乖宝宝似的邓云客,骑着电动车火速回家。文岂也就是那时认识了邓云客妈妈。
所以周末的这天晚上,不仅是文岂一周一度的最漫长的回家之路,要用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拐过两个路口,走完一里多地的路程,而且整个过程中都只有文岂一人。
月黑路长夜,陡生变故天。
平静而平凡的初三生活在某个周末傍晚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数。
那个周末,完成了下午和邓云客共同的“数学压轴题讲解教学任务”之后的文岂,一如既往地走上了回家的漫漫长路。
第一个路口之前文岂的步速还是挺快的,倒也不是他有多么急切地渴望回家,应该只是单纯地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吧。但是刚刚过了一个路口,拐上了主路之后,初秋小城的魅力就显露了出来。
地处中原的小城说不上什么气候四季如春,其实也不如传说中的那般四季分明,起码感知能力不强的文岂没觉出春秋夏。但是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她,生活环境着实不错。
当天应该是九月份的样子,还属于初秋的微凉天气。交通路两旁的行道树上早已没有了预科班时熟悉的蝉鸣声,路灯下绿黄不明的树叶倒还算是郁郁葱葱。上午在家里刷了半天物理化学练习题,下午又绞尽脑汁地对付了好几道数学大题的文岂,似乎是猛然回想起来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好像是一本科普杂志上曾经说过,多看绿色的东西能够放松眼球,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
于是文岂尽量慢走,老老实实地盯着一棵又一棵行道树上的叶子,眼睛一瞬不瞬,只是害怕一旦眨眼就会前功尽弃。
交通路可能是小城里唯一一条最接近大城市规模的道路了吧?小城是个五线小城市,建立之初最开始的一条大路就是交通路,所以九点多的时候还能有那样的庞大人流量。沿途观赏灰绿色树叶的文岂思维缓缓发散,不自觉回到了刚刚文化宫的数学课上。
其实这次邓逼讲的那种复杂解题法正是自己找到的第一种解题方法。只不文岂是算了两分钟就发现了太过麻烦,所以转换了好几次思路才找到巧妙的解题法。本以为那种思路应该是题目的陷阱,就像是之前经常遇到的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解题思路推导至最接近答案的时候,才发现缺少了关键条件,其实最后只会无解。
真没想到邓云客那家伙居然还能用这么浅陋的方法早自己几分钟找出来答案。那孩子的计算能力还真是可怕,用一个黑板的板书才解出正确答案,解题过程中居然没有把自己绕进去。自己小时候好像也是因为单纯喜欢计算的过程才喜欢上数学的吧?这或许才是邓逼说的,学数学就是多计算就好了的真意把?
“文岂、文岂!”
这交通路繁华的场景还真是嘈杂啊!说起来自己小时候好像还挺喜欢这样热闹的场景呢吧?记得小时候的自己最是淘气了,在这人来人往的交通路每日里胡闹,也不记得总共有几次,都是在姥姥的眼皮子底下走丢的,害得她每一次都要找好久。
“文岂!”
诶?是不是有人喊?可是这里离自己家还有好远,应该没有相熟的邻居阿姨才对吧?
“文岂!”
终于有一根纤细的汉白玉出现在了那时身高应该只有160的文岂面前。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汉白玉分为两节,中间有一个小巧精美的类圆球形连接,洁白笔挺,原来是一条美腿。向上看,会发现一条在初秋的薄寒时节不甚常见的短裙,身子坐在一辆单车上。原来是个年龄相仿的女生。
“文岂,我……我喜欢你。”女生甚至还有些微微的喘息,说话倒是直奔主题,语不惊人死不休。
其实很难解释,虽然文岂从不跟女生打交道,但是小学一年级之后还是曾经有女生向文岂表白过的。当时好像说是什么因为文岂学习好,仰慕他的数学天赋所以才表白的。当然文岂以彼此年龄都还太小,不适合谈恋爱为由拒绝了。
其实也可能是害怕对方某一天突然向老师打小报告。
但是素不相识的女生,骑着单车突然在文岂身边驻足,因为早已进入青春期而轻松俯视文岂,又借自行车的高度单脚撑地,以几乎是高过他半头的海拔凑近表白这种事,还真的是闻所未闻,连想都没敢想过。
“你……是?我们认识么?”文岂偷眼开始打量面前这个女生。肤白貌美,长发披肩,早已开始发育的身材应该算得上是玲珑有致,只是文岂也不懂。可能是刚刚骑车太快,直到此刻喘息还是有些凌乱,琼鼻上还有些湿润,不知是秋露还是薄汗。这么一个女神级人物如果是自己学校的学生,想必会有不少男生争先恐后地表白吧?自己不至于孤陋寡闻到了这个地步吧?
“我叫……颜若,你们隔壁九六班的学生,”女生脸色似乎有些微微的红晕,也不知是不是刚才骑车追赶文岂太急切了,“我们两个班数学老师一样,这次我进了全班前四十,也参加了数学拔高班。”
原来如此。三中的规矩,一个年级八个班,每一届的学生由四组老师带。一班二班老师一样,三班四班老师一样,后四个班也是这样的规律,所以五班六班的各科老师都是完全一样。恰好学生也都是八十人,所以划分层次的规矩也是大差不差。只是一个班主任肯定只能管一个班,所以数学老师葛霞正好是六班班主任。
“可是……我们都不认识,甚至在学校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你怎么会喜欢我呢?认错人了吧?”其实文岂不傻,也知道她不太可能认错人,只是不知道怎么回复合适。
“互相说过话真的很重要么?我跟学校很多男生都说过话却很本没感觉,我认识你就够了!我在数学课上经常听葛霞提到你的名字,而且她在课上说好多数学题的解法还是你想出来的。还有你刚才讲题的时候太帅了!”
可是颜若似乎不准备放弃,“做我男朋友吧!”
“……”只是因为解出来了几道数学题么?那我以后私下给你讲题不就好喽。
“我知道你可能一时间不能接受,今天晚上你可以考虑一下,我等你答复。拜拜。”英姿飒爽的女生不等文岂再有言语,脚尖点地轻捷地一蹬便上车潇洒地离去。
怎么答复?当时的文岂记得是满脸懵逼的。那时的他还不知道,颜若这个名字竟会是初三那年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铭入他心的女声。而且这个名字令他如此印象深刻,以致于都忘了为什么最开始会选择拒绝。
没有了放松眼球的心情,文岂低头沉思着回到了家中,一路上的思索都没能让他想明白,自己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值得一个校花级人物骑着单车倒追。
家里有台电脑,放在老爸老妈的房间。爸妈下班回家之前,文岂都会以查找学习资料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偷偷开机,挂上社交软件之后自己回到房间专心致志地做题。甚至为了表示自己的做贼心不虚,他往往会在作业做完后,爸妈快到家的时候坐到电脑前,待他们回家后再浏览几分钟资料,暗示自己光明磊落,没有偷玩游戏。
文岂不玩电脑游戏,因为他不会玩,总说自己手笨学不会,其实也是根本没兴趣学。但是不知为何看到自己的社交软件账号的等级越来越高,就会莫名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账号是初一刚刚见到电脑时表哥就送给自己的,所以虽然文岂是第一次见电脑,但是已经是个老号了,更何况彼时初三他已经又用了快有三年时光,所以起码都有月亮了。
“咳咳”有系统提示?原来是好友添加申请。
文岂的社交账号不为社交,只是为了和为数不多的挚友方便联系。初三年级的他也没有什么时间或者兴趣和陌生人社交,所以好友添加问题他设置了一个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的答案。这样不管是谁,能通过这个问题的人文岂都会加为好友。
“我是颜若,有答案的话随时告诉我一声,我全天候在线。”
文岂思索了一下当时她提出的问题,想了想,离开电脑低头开始写作业。
那天晚上,直到老师布置的作业连同顺延一天的份量都被解决,文岂也没有找到解答那个问题的灵感。所以已经快到午夜的时分,文岂用身体稍稍遮住爸妈不经意瞥向电脑的视线,迅捷熟练地切屏发送了自己的疑惑:“你为什么喜欢我啊?”
“很重要么?就是看你从不跟人交流,害怕你直到毕业都不会注意到我,才表白的。”
因为喜欢所以就在初三表白,这样的女生还真是敢想敢做,可是她没有考虑过后果么?
“抱歉,我们不能谈恋爱。你也说了,你的成绩这次险险才进你们班前四十,我们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重。”恋爱不恋爱什么的,应该放到成年之后,大家都有了真正的闲暇时光再说。文岂关机。
两个人不知为何根本没有提及颜若是如何得知那个答案的这件事,仿佛这是一个共识,也仿佛从一开始两人就已心照不宣。或许文岂也知道,找到那个答案其实没什么困难的,只是不知道的人,他一个都不想加为好友。
关电脑后不久文岂就收拾好了书包。
电脑在爸妈的房间,所以他们早已归来这件事还是挺让文岂放心的。而由于文岂一会写作文,一会网上查找作文素材的表演太完美,所以爸妈似乎也根本没发现电脑屏幕时不时会切换为另一个界面的提示。
躺在床上的文岂最后回想了一下自己一天的大致经历,考虑到女生敏感的自尊心,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颜若曾经向自己表白这种事,尽可能地隐瞒下来。至于她到底为什么喜欢自己这个原始问题,其实倒也没什么好穷根究底的。
可能除了文岂,世界上所有青春期的男生女生都是就这样。
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这件事大家一直知道,但是少有孩子能像文岂一样早早晓得,青春期的他或她,不喜欢一个人同样不需要理由,哪怕是突然的转变。大多数人的青春期叛逆可能都是起自于早恋,有不少中学生的早恋甚至没有爱,只是为了反抗心中的“封建礼数”。但是文岂早就知道早恋没什么了不起的。
太年幼的孩子,承受不起太深切的爱恋,就像是过于稚嫩的枝条担不起早熟的苹果,合适的时候就应该做合适的事情。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能在跌到之前就明白行稳致远的道理还是稍微有些令文岂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虽然这一份早熟心性也给他带来过惨痛教训。
率性而为固然自在也是文岂最崇尚的本心,但是学会把自己必须做好的本职工作变成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却是人生在世必备的一种本事。
当时的大家能且只能投身学习,爱不爱是自己的事,谈不谈是没选择的命题。只是可能颜若还需要时间才能领会。
所以文岂相信,过不了两天,颜若自己也会忘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开始专心学习。
对了想起来了,数学拔高班应该是在最周末,也就是周日的那一天晚上。所以木玄才会在那天晚上去一次郊区大房子,然后周一早上由他老爸开车帅气地送来学校;所以文岂的老爸老妈才会假装看不到电脑上的聊天界面,稍稍纵容文岂自以为是地偷偷放松。
所以,被告白的第二天就是周一。
第二天课间的时候,文岂突然成了全班同学关注的焦点,或许只是文岂自己这么认为?
反正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文岂第一次感觉无论自己位于哪里,总有同学用探索的目光把自己上下打量。文岂的听力还不错,所以偶尔还能听到一些议论性的词汇,
“他居然……”这是两个女生交谈。
“怎么会……”这是两个男同学。
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之后是一个大课间,三十分钟的休闲时间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简直是个难得的festival,甚至是个holiday。初一初二的时候好像这一时间段还会有眼保健操,小学的时候甚至会有广播体操。
但是初三已经全面取消大课间集体安排,同学们可以自由决定是用来远眺休息眼睛,还是继续攻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听说为了备战中招体育考试,年后回来的下半学期要开始每天绕着操场跑二十圈,也不知是上午大课间还是下午的,所以每个大课间都是,春宵一刻值千金。
文岂还没来得及开口问同桌邓云客班里同学怎么回事,隔壁九六班就跑来了一位不速之客。